Search

漫遊在之前做過,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對以中國留學生為主要受眾的自媒體「北美留學生日報」一篇很負面的報導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漫遊在之前做過,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對以中國留學生為主要受眾的自媒體「北美留學生日報」一篇很負面的報導,說這個媒體新聞造假,做黨的喉舌,炒作民族主義。當時北留很不服氣,出來把紐約客罵了一頓。我在看這個事件時,心中雪亮,其實紐約客的標的不是北留,它是在問一個很多美國人很疑惑的問題,這些留學生來美國學了這麼久,到底是學了什麼?怎麼我們的民主自由概念都沒學去?紐約客的文章反省的不是北留,是美國的軟實力。

紐時今天這篇「NBA遇上『鐵拳』:『美國軟實力在中國受挫』」,也是在談同一個問題。文中說「共產黨的宣傳機器利用莫雷對抗議活動的支持,給美國上了一課,讓它明白挑起中國民族主義的商業代價。」

這還是在講美國企業如果想到中國賺錢,應該在那裡劃線。

我覺得紐時這篇寫得太客氣了。這次NBA事件,對美國人來講,該反省的不是美國的軟實力是不是能影響中國人,讓他們更向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靠攏。美國現在該反省的是,中國利用它龐大的市場正在改變美國對言論自由的定義。

NBA事件突顯的,不是美國如何改變中國,而是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。

此外,台灣這條線,我覺得我們研究員Oscar選得好極了。LINE這個決定是非常重大的,但在台灣引起的囑目似乎不是很大。

🔎國際三條線🔎
2019/10/15

▪️國際:NBA遇上「鐵拳」:美國軟實力在中國受挫
https://cn.nytimes.com/china/20191014/china-nba-censorship/

👉劃重點: 讓美國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地區受人欽佩的,是文化活力的軟實力——而不是硬性、強制性的龐大軍事力量。然而,在很大程度上製造了這種文化的企業和組織,卻不得不日益屈服於習近平治下中國的政治意願,他的雄心是讓他的國家成為製衡——甚至是取代——美國的力量。
在這種新的世界秩序中,人們越來越不敢指望美國的音樂、電影和娛樂業能誘使中國更接近西方對手的自由價值觀——或者至少培養善意,正如美國在蘇聯所做的那樣。

▪️亞洲:美國撤軍敘利亞 在押「伊斯蘭國」囚犯何去何從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world-50038047

👉劃重點: 美國政府8月份公布的一份報告說,關押在敘利亞北部的外國成年戰俘人數較低,為2000名來自50個國家的外國戰鬥人員。
其中,約有800人來自歐洲國家,其餘則來自中東、北非或亞洲。
將這組數據放到大背景下分析,倫敦國王學院國際激進主義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項研究估計,2013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間,超過41,000名外國國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了所謂的「伊斯蘭國」。

▪️台灣: 殺人、綁架、性侵等重大案件 LINE同意台灣檢警調廉調資料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society/breakingnews/2946263

👉劃重點: 而過去只有刑事局與調查局能跟LINE公司調資料,這次則納入廉政署及屬於偵查主體的檢察機關,不過,在調資料的程序上面,過去刑事局只要持檢察官核發的「調取票」,就可查詢嫌犯登記於LINE上面的基本資料,但這次則改為一定要持法院核發的「搜索票」才能聲請,要件變嚴格。

▪️NASDAQ:-0.1%(星期一)

📣喜歡我們的內容,去設定搶先看,就不會錯過。下面留言,我附了一個聯結,是網友教我們如何設定,不要難過,我也是這次學會的。
搶先看教學
1到范琪斐的美國時間粉絲團,點按位於封面相片附近的追蹤或追蹤中
2選取搶先看
https://mrmad.com.tw/change-fb-sort

粉絲是破六萬了!!!!但大家還是....呃....繼續分享吧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,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,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。Podcast節目《說故事的人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。
View all posts